•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30

哈布斯窗帘
首页 > 营养师报考 > 营养师李宗翰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eiXin呵呵呵

已采纳

中国电影女演员,签约

314 评论

一人一兀

电影作品 2003年-《功夫》饰 芳 合作演员:周星驰 2005年-《天堂的眼睛》 饰 白雪 2005年-《猛龙特警队》 饰 白若雪 合作演员 :夏雨 吴建豪 2005年-《战神再现》(又名: 终极忍者)饰 小灵 合作演员 :黄子华 2006年-《飞刀》客串 小玉 2007年-《爱情呼叫转移》 饰 龙小虾 合作演员 :徐峥 范冰冰 伊能静 阿朵 2009年-《建国大业》客串 战地播音员 合作演员 :唐国强 张国立 黄圣依 白蛇2009年-《巫山历险记》 客串 外星公主(戏份有删减) 2010年-《寻找刘三姐》 饰 刘甜甜 合作演员:苏有朋 车永莉 2010年-《盗版爱情》(又名:工仔之恋)饰 女网友 合作演员 :刘颖 杨子 2010年-《出水芙蓉》饰 阿玉 合作演员 :方力申 钟欣桐 田亮 2010年-《绝恋》饰 颜雯 合作演员 :李曼 2010年-《守望者》合作演员 :任达华 陈思成 张静初 2010年-《荣誉的证明》合作演员:陈晓东 刘家辉 郑浩南 2010年-《白蛇传说》(筹拍中)饰 白素贞 合作演员 :李连杰[编辑本段]电视剧作品 2002-《红苹果乐园》饰 琳达 合作演员:馨子 曲鑫 顾成栋七仙女2004-《天下第一》饰 柳生雪姬 合作演员:李亚鹏 叶璇 霍建华 2004-《新九品芝麻官》饰 展随风 合作演员:黄子华 张默 2004-《功夫状元》饰 温绮/金莎 2005-《金色年华》饰 艾晚晴 合作演员:严宽 2005-《天下第一》饰 柳生雪姬 合作演员:李亚鹏 高圆圆 叶璇 2006-《家和万事兴之抬头见喜》饰 崔喜悦 2007-《天涯歌女》客串 王人美 合作演员 :许绍洋、张柏芝、潘粤明 2007-《凭什么爱你》饰 可可 合作演员:杨子 向能 2007-《天仙配》饰 七仙女 合作演员:杨子 温青青2007-《日月凌空》饰 谢瑶环 合作演员:刘晓庆 焦恩俊 李宗翰 2007-《静静的栈桥》饰 林五媚 2007-《碧血剑》饰 温青青 合作演员:窦智孔 2008-《丁家有女喜洋洋》饰 丁讯 合作演员:杨恭如 颜丹晨 安七炫 2008-《王屋山下的传说》饰 百合 2009-《向周星驰致敬先》饰 刘备 合作演员:颜丹晨 杨紫 2010-《东京生死恋》(又名:滴泪痣)饰 蓝扣子 合作演员:郭家铭 孔维 2010-《下南洋》饰 陶舒燕 合作演员:佟大为 张默 午马 2010-《广府太极传奇》饰 杨玉英 合作演员:谭耀文 杨子 东京生死恋2010-《没有承诺的爱》(又名:富二代)饰 林敏娜 合作演员:朱孝天 何洁 2010-《青春旋律》(筹拍中)

139 评论

xiaohoulee

清朝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总结期,是封建社会中书法的集大成时期。风云变幻,此起彼伏,古今杂糅,蔚为壮观。流派众多,书家辈出,书体多样,理论纵横。书事之繁盛,包罗古今,囊括碑帖,学派杂陈,新旧交替,掀起了古老艺术的最后高潮。从学术角度看,宋明理学成为官学后,逐步走向僵化,明末心学的冲击,使人们思想大为解放。清代的“文字狱”特别盛行,令人不敢高谈阔论,转而向“实学”发展,清代的“朴学”代替了理学的空谈心性,转而走向考据、训古的实学性质。此外,清代古代实物的出土和发现,使人们将兴趣转移到这些文物之中,利用西方新传过来的科学精神,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求实存真的态度自然对艺书领域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当然,三百年清人的大气绝唱,主要在于碑学与帖学的大论战。清代书法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时期。早期为平庸过渡期,帖学盛行,“馆阁体”流行,也是碑学潜伏期;中期是碑学兴起的革新期,“扬州八怪”作为在野派与帖学派的对立突出;晚期是碑学大盛时期,帖学式微,但仍然还有势力,“魏体行书”的出现暗示着碑帖兼济。行书在清代并不是主流,但其发展也贯穿了整个清代。早期行书,主要是指康熙至乾隆年间,崇尚董其昌的书法风格,朝廷流行的院体楷书——“馆阁体”的“乌、方、光”成为审美标准。行书自然以董、赵的平稳中和为特点,珠圆玉润、安静平和成为共识。康熙、乾隆也喜欢翰墨,对书法的繁荣起了推动作用。乾隆主持汇刻的三十二卷《三希堂法帖》,规模宏大,摹刻精细,拓印精良,汇集了中国古代法帖艺术的精华,为我国古代法帖的扛鼎之作。当然,负面效应是将帖学教条化,出现干人一面、万字一体的书写模式,皇帝对书法审美的导向,导致了审美趣味的浅俗。早期行书完全被帖学笼罩,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清初艺术性较高的行书家,自是明代遗民书家。还有许多行书家如担当、方以智、许友、金堡、髡残等,多为明遗民书家,身处乱世,又多处庙堂之外,不苟同于世,故笔墨多荒率放纵,纵横恣肆,傲岸不羁,但在清王朝政局安定后归于沉寂。康乾盛世需要文艺点缀升平,异端、叛逆、边缘性的艺术自然被排斥,功名利禄加上文字狱的威慑,终于营造了四平八稳、祥和中庸、安静柔顺的精神氛围。如画界“四王”的古雅清净,文界桐城派的“八股化”,诗界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诗”教等,在书法上则是先董后赵的模仿之风,“乌、方、光”馆阁体的泛滥。董、赵之书的中庸、平正、温润的特点有利于化解社会怨气,润饰太平景象。清代早期行书家有如下一些。傅山(1605—1690),字青主、侨山,号公之它、石道人、啬庐等。入清后又名真山,号朱衣道人,晚称老蘖禅。山西阳曲(或太原)人。博通经史、诸子、佛道之学,精于医学。诗文、书画、篆刻无一不精,世称通才、全才。出身布衣,拒绝为官,保持气节,受人尊敬。在学书上,他竭力贬低赵、董之浅俗,学颜书之气骨。其论书的“四宁四毋”之说,影响极大,也是他追求人品与书品统一的结果。其行草书有草书的连绵兼行书之体势,圆转飞动,气势奔放,动心骇目。不足处是部分作品连写过多,节奏过快而无筋节调控和起伏变化。朱耷(1626—1705),号雪个、个山、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明亡,出家为僧,后又当道士。与石涛、渐江、石溪为清初“四大名僧”之一,并能书画,在四僧中书法最佳。其行书最佳,早学时体,后学晋、唐、宋等名家,主要从帖学入手。中年之后,以过人的胆识,取方劲棱狞的笔法入书入画,挥洒纵横,圆厚流畅,尽吐胸中块垒。晚年书境渐老渐圆,独创秃笔书法,藏锋入笔,中锋运行,圆笔转折,线条虽然均匀,如老干枯枝纵横穿插,内裹坚韧和刚强。结体古拙雅美,常移形挪位,各体杂陈,拘大展小,以“怪伟”风格,一扫清初媚俗时风。其书晚年风格真正成熟在七十五岁左右。传世行书有《行草册页》、《行书轴》等。其七十一岁临《兰亭序》,为大字行楷,书幅高一百五十厘米,阔九十厘米,为晚年杰构,雍容自然,傲岸独立,颇见其人格之魅力。石涛,生卒年说法不一,法名道济、原济等,号大涤子、苦瓜和尚等,原名朱若极,明靖江王后裔。广西桂林人。拜松江名僧旅庵、本月为师,受传佛学,托钵于大江南北。诗文书画皆精,尤以绘画成就最高。其画上多题诗,反对复古主义,主张以造化为师,书画都主张自我创造。他的行楷中渗透了隶意,并吸收了民间书法的粗犷和自然。诗、书、画统一,又各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他的书法古拙茂密,雄气骏发,均为传神之作。归庄(1613—1673),字玄恭,号恒轩,江苏昆山人。早年参加复社,起义失败后,改装四处流亡,佯狂保身。性情古怪,喜欢饮酒,交游甚广,与顾炎武合称“归奇顾怪”。他本为明代文学家归有光之曾孙,著名书画家归昌世之子,才华超人,诗文书画兼工。行书学习《兰亭序》及《干字文》,求其大意而已,机抒自运,并力求脱化。所作行草流畅蕴藉,或纵横跌宕。他自谦多游戏之作,不如古人之工,其实正宣泄出沧桑之际的种种幽愤。查土标(1615—1698),字二瞻,号梅壑,安徽休宁人。入清后不仕,往来于江南之间,以布衣终身,为新安画派的代表人物。其行书甚得董其昌神髓,用笔轻松流畅,顿挫厚劲,结体雍容宽博,实际上在气势上胜于董字。行书《五律诗扇面》,现藏南京博物院。许友(生卒年不详),字有介,号瓯香、介寿等,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本为诸生,终身未仕。许友敬仰米芾为人,曾构筑米友堂祀之。其行草奇逸纵肆,气势猛烈,恣意挥洒,不事安排,显示出过人的胆魄和特立不群的胸襟。其《七绝二首诗轴》藏日本澄怀堂美术馆。笪重光(1623—1692),字在辛,号蟾光、江上外史等,丹徒(今镇江)人。宫江西巡按,后得罪权臣明珠而罢官回乡,隐居于茅山之麓,学导引,读丹书,潜心于道教。其书法摆脱董氏书风之笼罩,出入于苏、米,将苏之厚重与米之跳宕融合起来,结体鼓侧取势,颇能超越俗流。现存南京博物院的《七绝诗轴》可见其特点。姜宸英(1628—1699),字西溟,号湛园,浙江慈溪人。初以“江南布衣”闻名,屡试不中,七十岁方中进士。他的行书最初以董、米为入门途径,后来也学晋人。但其观念是“以摹为学”,不必传后。晚出的梁同书誉之为“本朝第一”。其行书《七律诗轴》现存常熟博物馆。陈奕禧(1648—1709),字六谦、子文,号香泉等,浙江海宁人。贡生出身,官户部郎中。自幼习书,且好古成癖。其书专法晋人,收藏甚富,见多识广。著作有《绿荫亭记》、《隐绿轩题识》。雍正命其以书迹勒石,刻成《梦墨楼帖》十卷。他作书不甘心于董氏的束缚,对米字用力较多,着意于结体变化,字里行间时作鼓侧跌宕之想。但部分作品还是属于圆润秀美一路,笔法变化不多,婉媚而少骨。其《七绝诗轴》行书,现存扬州博物馆。中期以后,朴学大兴,士大夫对历史文物的搜求不遗余力,许多钟鼎、碑刻的拓片也纷纷流传。他们在古代的辉煌中发现了新的审美天地,将考古与学书结合起来,开辟了一个新的书法空间。碑学的复兴,是对帖学流弊的反拨。嘉庆、乾隆之世,碑学入继书坛大统。两周金文、秦汉刻石、六朝墓志、唐人碑版,大至摩崖刻石,小到造像、残砖、破瓦等都成为学书的范本。以真、行、草为格局的魏晋传统受到了挑战。反复刻帖、翻刻的二王行书,本来就失去了真实面目,失去了审美活力。篆、隶书法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打破了实用性而提高了审美趣味。行书在中期仍然有很大的势力,因为在有清一代,科举考试都是以楷书为工具,楷、行、草为日常书写工具。“扬州八怪”的行书杂糅篆隶楷草,熔冶古今,自出新貌,体现出不谐世俗的傲岸人格。庙堂书家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等以帖为主,兼有金石学养,虽学帖而能笔墨生新,平和萧散,不失其趣。这时,主流派行书家自是庙堂书家,如沈荃、查升、汪土弦、陈邦彦、张照、刘墉、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钱泳、永理、铁保等,就是在倡导董、赵帖学的氛围中,以满足皇帝趣味和统治需要为目的,创作出清雅、温润、平和的行书而获得了当时的令名。但与清初书家相比,他们开始认识到董书之弊端,眼界渐开,取法于唐宋诸名家,加之学养甚富,实现了帖学的风气转换。乾、嘉两朝,是清代帖学书法的鼎盛时期,既扩大了取法范围,又丰富了技法和审美趣味。清中期最有生命力的行书,出自在野派的“州八怪”之手。扬州借助经济繁荣和文化氛围,集聚了全国最多的书画家。“扬州八怪”以新奇独特的风格异军突起,对传统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其行书的独创性更获得后世的青睐。清代中期行书家有如下一些。张照(1691—1745),字得天,江苏娄县(今上海松江)人。从学董入手,投康熙之所好;后又学赵,得乾隆欢心。并出入颜米,气魄阔大。于是俨然成家,一时风靡,被称为“南书房体”,亦即早期馆阁体。他是由董溯赵的关键人物,带动了清代主流派书风的创作。他的书法直接受到其舅父——康熙间以书法酷似董氏著称的王鸿绪的影响。后又从颜、米书中吸取营养,以点画的活泼和气势的鼓荡雄强为主要特征。其笔力沉鸷,与董氏之清相秀骨拉开了距离。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书学多家,笔法严谨,喜用紫毫笔,以浓墨书于腊笺,乌光贼亮,圆润饱满,貌丰骨藏,有“浓墨宰相”之称。他不同于一般学帖者的地方,在于以丰腴圆厚的点画、率意松散的结构和浓淡相间的墨色,成功地营造出一种雍容、静谧甚至慵怠落拓之相的美感,表现一种儒雅的气质,劲气内敛,力厚思沉。但因笔画肥厚,故也有“墨猪”之讥。其有三位姬妾,善于模仿刘书,刘晚年书法多为其代笔。翁方纲(1730—1818),字正三,号覃溪、苏斋,顺天大兴(今北京)人。官至内阁大学土。他的书法不受赵、董局限,初学颜,继学欧,又擅多体,精于金石鉴赏,故其书堂庑阔大,笔墨厚重。行草《徐渭杂花图卷题画诗》写得奔放潇洒,颇为出格。但正统水平仍然不出端平乌光圆厚窠臼,拘泥于成法而缺乏创造。翁书曾与刘墉书法齐名。尤其对欧阳询之《化度寺碑》情有独钟。其书优点在于点画坚实圆厚,结构严谨匀称,行书在法度上时见米书之跳跃笔意。不过总体风格偏于拘谨狭窄。这与他重考据方法有关,审美标准也是帖学的眼光。如《隶行二体书轴》有守成与粗放两种风格,反映了由帖入碑时期的书法面貌。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镇江)人。乾隆二十五年(1802年)探花,官翰林侍读。曾在多所书院执教,接掌杭州崇文书院,自命为“西湖长”。学书范围也在董、赵、二王之间,时称“淡墨探花”。乾隆评其书为“秀韵天成”,而后人贬之为“女郎书”、“伤于媚”。我们从他较为优秀的作品来看,其飘逸柔婉的点画和妩媚匀净的结体给人以清秀俊逸的印象。其书空明、静雅之趣,与他中年后潜心佛典、深究禅理有关。他对钟绍京、张即之勤抄佛经,以翰墨为佛事的做法甚为赞许。曾收到《唐人书律藏经》真迹,珍若拱璧,临习不断。其书之轻盈秀美、秀逸天成,也与其喜欢音乐有关。其《快雨堂偶然书册》行书现藏扬州博物馆。永理(1752—1823),字镜泉,号少庵等,乾隆第十一子,封成亲王。除与其兄永珞等一同列名为《四库全书》的总裁官外,永理基本上没有参与朝政。他的书法先学董、赵之行书,又学欧阳询,出入羲、献,书名重于一时。赵子昂之书对其影响最大。他的行书也是婉转流美,清丽洁净,显示出其技巧精熟、韵致纯正的帖学倾向。梁同书(1723—1815),字元颖,号山舟、不翁等,钱塘(今杭州)人。大学士梁诗正之子。受其父影响,少年即肆力学书,得名甚早,年逾八十而作书不辍。其书出自颜、柳、米、董,行书源于赵、董一路。点画圆润饱满,运笔流转纯熟,结字稳妥,行气通畅,从中可以感觉出作者对技巧法则的熟练把握。但在技巧完美和反复表现的背后,却缺少一种足以打动人的个性气质。常熟博物馆所藏其《七言对联》可见一斑。梁嗽(生卒年不详),字闻山,号松斋,亳州(今安徽毫州)人。其人一生不慕名利,精力全耗在书法方面。书学唐宋元明,尤其是对李邕用力甚多。他擅长楷书和行草,在乾隆时名气颇大,与梁同书一起被称为“南北二梁”。其行草点画坚实,字形稳健,笔力充足,气势浑厚。擅长大字巨幅,意趣盎然。还著有《承晋斋积闻录》,为教诲学生的经验之谈。钱沣(1740一1795),字东注,一字约甫,号南园,云南昆明人。历任多官,为人正直,刚强不阿。他的楷、行书专学颜真卿,得其神貌。他将自己特立独行的个性与颜书的朴实浑厚的风度结合起来。外表粗犷朴实略带笨拙之态,实则庄严雍容,凛然不可侵犯。其书品与人品皆与颜相近,故其书学颜而得自己面貌,可谓善于变化出新。他刻意营造出一种充满强烈性格感染力的意象效果,突破了元明以来的帖学审美标准,而与稍后的碑学理论相接近。晚清碑学大家何绍基、翁同棘等人都从他的作品中寻求启示和营养。姚鼐(1732—1815),字姬传,号惜抱,安徽桐城人。在朝廷担任了官职,后在书院执教达四十多年,培养了众多人才。他以古文著称,是桐城派代表人物。其小字行书最妙,尤其是信札、题跋一类,俊逸超然,洁净恣肆,清新的书卷之气弥漫于纸墨之外,堪称雅人深致。如其行书《梅湖诗集序稿》颇得颜行书之神髓。张问陶(1764一1814),字仲冶,号船山,四川遂宁人。历任多官,以诗鸣于世,时有“青莲再生”之誉。交往广泛,兼工书画。其行书用笔活泼纵肆,体态生动多姿,情趣近米而含蓄沉厚。也以书卷之气与众不同。虽然张问陶的书法为诗名所掩,但其行书作品与同时书法名家相比,亦不遑多让。李觯(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懊道人等,江苏兴化人。虽出身书香世家,然官途不顺。以写意花鸟画著称,书法亦工。题款多以小行书为之,信手挥洒,随意布局,妙趣横生。晚年多作行书大字,笔力坚实,或茂密紧凑,洒脱自然,或放纵豪宕,突兀磅礴。其中可以看出作者胸中盘结的郁闷之气,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司农,别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等,仁和(今杭州)人。书画皆擅时名。文思敏捷,多才多艺,言行举止飘然不俗,性格疏放逋峭,时人多以迂怪目之。其慕虚荣邀宠和高标自许的矛盾心理结合在一起,组合成其复杂的人格。金农以隶书出名,而其行书也有可观之处。他将自己在隶书方面所独创的“漆书”笔意引进到行书中,显得拙厚朴茂。其行书平直钝厚,朴实无华,字形鼓正错落,聚散有致,而着意将隶书的“拙”、“厚”等趣味融入其中,可谓“化隶为行”、“引隶入行”,获得了一种大巧若拙、以生胜熟的艺术效果。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中最有个性和真情的书画家。仕途不畅,以卖书画为生。画竹、兰最有名。书法最为奇异,行书最具有独创性,熔篆、隶、楷、草于一炉,刚柔相济,端放杂糅,伸缩自然,自称“六分半书”,技巧熟练,面目新异。点画敦厚粗壮多承苏轼之貌。撇、捺及长横斜昂取势,间用提按战抖,沉着中见飘逸,乃学黄而变化之。至于隶书之方扁,篆书之古厚,又加之引入兰花画法,其行书古拙不俗,随处生新,显示出板桥愤世嫉俗、不谐时俗的胆魄,以及怀才不遇、孤峭自赏的情怀。在当时,郑板桥与金农等书家一样,卖艺于扬州,靠盐商的扶持而维持生计,他们在审美风格上不得不受到商人们的影响,常出现玩世不恭的创作心态,也是可以理解的。晚期书坛,自然是碑学的天下,书法风气由帖转碑,但帖学仍然有着一股势力,不过更趋于单调和僵化,特别是科举考试和“馆阁体”的广泛流行,使帖学流于方整、光洁、均匀的模式,很难突破。虽然道光年间还有李兆洛、李宗翰、吴荣光、郭尚先、林则徐等人维持风雅,名重一时,但也是强弩之末,无法与碑学书法抗衡。不过,行书作为影响广泛的书体,永远也不可能灭迹,仍然有相当的势力。清代将宋代馆阁的职能并入翰林院,“馆阁体”作为朝廷使用的官方书写方式,影响极广。且《三希堂法帖》、《重刻淳化阁帖》等法帖的推广,更产生一批注重功力而缺乏情趣的书家。但在倡导碑学的同时,许多书家也将帖学参合碑学,创造出一种更为古厚道逸的行书,具有强烈的金石气和书卷气。清代晚期主要的行书家有如下一些。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怡性老人,江苏扬州人。他是碑学派理论倡导人之一。宦途通达,但始终致力于学术研究,热心文化事业。且聪敏好学,勤于著述,收藏甚富。其书法以行书为长,以帖学为宗,参合碑意,拙朴不俗,笔力道劲。其《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影响极大,可谓振聋发聩,倡风气之先。其行书已经突破了阁帖的限制,走向南北兼融并包的结合。邓石如(1743—1805),初名琰,字石如,号玩伯、完白山人等,安徽怀宁人。一生布衣,以鬻书刻印自给。精通篆书、隶书,笔力苍劲,气势开张。他以涩笔作行,将篆隶的生拙朴茂运用于行书,有老树枯藤之形。这种写法开了“以重涩医轻滑”之先河,但由于提按过分涩重,轻灵不够,与帖学精神大异其趣,很难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伊秉绶(1745—1815),字组似,号墨卿、墨庵,福建汀州宁化人。诗文书画俱佳,又精于理学,建丰湖树院,儒雅才艺集于一身,当时有“风流太守”之誉。隶书苍厚古拙,气象浑漭,醇雅古穆,愈大愈壮。其行书先后学习颜真卿与李东阳,点画瘦细紧结,体势疏朗流动。取法并不广泛,抓住古人一点作夸张,给人一种超凡脱俗、无所依傍之感。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号倦翁,安徽泾县人。中举人后多次会试不第,晚年居南京,以著述为事。其学书从“馆阁体”入手,再学晋宋行书,虽临习甚勤,收获不大。其理论《艺舟双楫》为“碑学运动”张目,影响甚大。其行书下笔多侧锋,字形鼓侧取势,但行笔迟缓,过分强调“逆入平出”、“万毫齐力”等技术要领,没有掌握行草笔法的疾涩提按,节奏感不强,作品显得虚弱松散,气势更显不足。他的书法实践没有达到其理论的高度,故其影响不大。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媛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工诗文书画,于经学、小学用工最深。又是一位金石学家,其诗文集中保留了许多金石碑版题跋,或考证文字。其书法在楷、隶、行、草方面都有成就,功力深厚。他创造了一种奇特的执笔方法,称为“回腕法”,在“拨灯法”的基础上,强调作书要如射箭,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回腕到胸前,形如猿臂,故号“媛叟”。在何氏各体中,以行书为最高。其根基在于颜书的《争座位帖》,精熟之后,又参以北碑特点,将点画圆浑、气韵内敛的颜行书改造为笔势开张、筋骨纵肆的行书,下笔沉实道厚,力重势沉,而以浓墨涩行为要。结字正鼓开合互用,体态自然疏放,重心下坠,富有隶书意态。何氏擅用长锋羊毫、枯涩浓墨和生宣纸。墨色变化较多,字形对比强烈,加之采用“回腕法”的特点,形成了生拙迟涩的行书样式,可谓别具一格。赵之谦(1829—1884),字益甫、掇叔,号悲盒、无闷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轻时喜金石之学,交游广泛,收藏丰富。为晚清杰出的篆刻家和书法家。书法方面展示了全面的才能,篆、隶、行、楷均有很高的造诣。他深信包世臣“万毫齐力”的主张,将魏碑笔法用于行书中,务以铺毫疾行为目标,偏锋较多,字形敲斜低昂,俏媚而不古朴,拙厚而有灵致。虽未专门学行,深解帖学之精神,忽左忽右,似楷而行,姿态活泼,气势飞动,独具魅力。赵氏行书被称为“碑体行书”,与传统行书拉开了距离,获得了新的创作方式。翁同毹(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瓶庐居士等,江苏常熟人。历宫甚多,是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在光绪二十四年因支持戊戌新派变法而被革职回籍。翁氏虽居庙堂,其性情却更符合学者文人的身份。他的行书以颜为底,借径于钱沣,点画浑厚,气宇宽博,以老辣苍劲和端严凝重为特点。他不局限于碑帖之成见,广泛吸收帖学的优长,凝重而不滞塞,宽博而不松散。尤其是罢官回乡后更加纵意所适,表现出一种自然脱俗的意趣。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号倦翁,安徽泾县人。中举人后多次会试不第,晚年居南京,以著述为事。其学书从“馆阁体”入手,再学晋宋行书,虽临习甚勤,收获不大。其理论《艺舟双楫》为“碑学运动”张目,影响甚大。其行书下笔多侧锋,字形鼓侧取势,但行笔迟缓,过分强调“逆入平出”、“万毫齐力”等技术要领,没有掌握行草笔法的疾涩提按,节奏感不强,作品显得虚弱松散,气势更显不足。他的书法实践没有达到其理论的高度,故其影响不大。吴昌硕(1 844一l 927),原名俊、俊卿,字苍石、昌石等,七十岁以后以字行,号缶庐、缶道人、老缶、苦铁等,浙江安吉人。诗文书画俱善,修养全面。其书最善者为篆书,脱胎于《石鼓文》,圆润饱满,浑朴厚重。放笔作行书,大小皆能,恣意挥洒,烂漫缤纷。行草受李觯影响,兼取张瑞图、王铎等的飞腾跳荡、纵横恣肆。多家风格熔于一炉,形成了他自己连绵奔逸、气势酣畅的动感特点。通过其粗头乱服和不衫不履的笔墨,掩盖了用笔的简单刻露和字形的漫不经心,表现了一种萧散老辣之美。康有为(1858一1927),字广厦,号长素、更生,广东南海人。清代著名学者。其著作《广艺舟双楫》为碑学理论的总结之作,将碑学运动推向顶点。他的理论是为“广”包世臣《艺舟双楫》而作,理论更加系统和深刻。书法技巧方面主张腕平掌竖,通身力到。他对“中含”与“外拓”笔法作了系统的总结。主张以腕运笔,其行书取法于《石门铭》等魏碑,苍劲古逸,变化多端。但由于其行书全从碑来,帖的要领并未领会,点画浑然,结构生拙,难以济成厥美。康氏自认为“吾眼有神,吾腕有鬼”,就是对自己书艺的自嘲。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寐叟等,浙江嘉兴人。历任多职,官途并不顺畅。他是著名学者,知识广博,书法也很擅名。他走的是帖学路子,尤长于章草。时代所趋,他晚年的书法也实现了由帖派转入碑派。融合碑帖笔法而自成一家。他对包世臣的书法理论非常服膺,而在实践上实现了包氏理论。用笔铺毫生涩而有顿挫,侧锋取势,翻折跳荡,速度极快,力量沉厚,字形常在篆隶之间。他的书法观念也是不受一家限制,广泛临康有为行书习,包括《张猛龙碑》、《天发神谶碑》、唐人写经、汉晋简牍等,各取其长,融合变通,形成了自己点画生涩道厚、结构错落缤纷、面貌奇肆而韵味醇古的风格。其他如曾国藩、谭延阊等书家行书都不俗,限于篇幅,此不赘述。总之,清代行书复杂多样,取法广泛,碑帖互用,难以一概而论,需要作专题研究。集大成的清代行书的多元化与多样性,呈现出绚丽多彩的风貌,反映出清代多元文化交汇的特征。-

117 评论

超越经典65

愿望不要被遗忘

——读《一千零一个愿望》有感

我常常对愿望嗤之以鼻,以为时间只需要花在有意义的事上,根本不需要花在完全不可能实现的愿望上。然而,当我读完《一千零一个愿望》这本书后,却明白:愿望是纯真的,最美好的。

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叫李力子,她的妈妈非常忙碌,基本上是个“缺席”妈妈。李力子渴望爱却得不到。她非常孤独,幸亏一只名叫李甲甲的鸭子摇摇摆摆的走入了他的生活。李甲甲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它差点被大脚踩死,被黄狗咬死,被“山药”外婆用酱油浇死。李甲甲使它的主人李力子蜕变成长,拥有了与世界,和大人抗争的勇气。后来,可爱的李甲甲不幸夭折。李力子失业又颓废的妈妈无意中发现自己在女儿心目中已出局,醒悟的“缺席”妈妈想找回因为自己的忽视和冷漠而“丢失”的宝贝女儿。而李力子也奋力实现那些被大人嫌弃的愿望,因为愿望是最纯洁的。

不仅文章中这样,生活中也是如此。

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学校每个班级的软报上都设置了愿望墙,为了问在跳蚤市场中赚得钱准备怎么用。同学们有的希望买一个崭新铅笔盒,有的希望买一块五颜六色的橡皮;还有的希望买一枝廉价的钢笔······这些愿望虽然在大人们看来是微不足道,但在孩子们看来,这些愿望却是, 她们发自内心的,最最真挚的愿望;是她们认为最想要得到的物品。而这些愿望却被大人们忽视了,认为孩子们的愿望哪都不叫愿望。

心中有愿望,才能使人生变得更加光彩有力。让我们一起去创造愿望和实现愿望吧!

五年级学生读《一千零一个愿望》有感

读了辫子姐姐郁雨君的《一千零一个愿望》,我深有感触。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李力子的女孩和她的小鸭子的故事,李力子的妈妈很忙,没有时间照顾她。李力子的爸爸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她。没有受到父母关爱的李力子只能假装可以坚强地活下去。自从她养了小鸭子“李甲甲”后,李甲甲使她变成了勇敢的,更加坚强的人。李甲甲不幸夭折后,意识到没有给到女儿母爱的妈妈带着要实现“一千零一个愿望”的李力子开启了罗马之旅。她们要在罗马许愿池把这些稀奇古怪的愿望都实现。

我相信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可能是一些不起眼的,会被大人所嫌弃的愿望。但是我们还是很想去实现,就算实现不了也会把小愿望偷偷埋藏在心底。书中李力子和她的小伙伴们的愿望被作者夸张的称为“一千零一个愿望”,而且变成了本书的书名。我想,作者是在说我们小孩子的愿望很多,很稀奇,有一千零一个那么多。书封面的话:愿望就应该发自内心吧,是我真正想怎么样,不是大人要我怎么样。小孩子的愿望是最真的,可是也很容易忘记啊!这句话触动了我的心灵,我想,愿望就要像这句话所说的那样,不被大人所干涉这才是我们的愿望。

提到愿望,我便想起小时候自己种种稀奇古怪的愿望。比如说想拥有一个新的洋娃娃,比如说想养一条可爱的小狗,再比如说想吃到自己想吃的零食,玩到自己想玩的玩具等等。这些都是我小时候曾经埋藏在心底的愿望。但是长大后,我就会觉得,这些愿望其实是多么的幼稚、可爱。当那时候,我又会改变自己的愿望。比如说长大想当一名老师,想自己的死对头遇到倒霉事,想自己年年考满分等等。再继续长大,我的愿望就会随着长大而改变,而忘记旧愿望。所以我又想起:“小孩子的愿望是最真的,可是也很容易忘记啊!”这句话,说得真是出自我们小孩子的心底啊!

我也多么想像李力子那样做个愿望实现人,去实现小孩子的小愿望。那些愿望虽然是古灵精怪的,但是那是我们自己心底里想实现的啊!

当我合上《一千零一个愿望》这本书时,脑袋里不停地回响着书中的那句话:“愿望就应该发自内心吧”。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李力子,她从来没有见过爸爸,妈妈也基本缺席,只会用“嘁”这个字冰封她。李力子只好装一只小狮子,高傲地活下去,可就在这时,她发现了比她更孤独的小鸭子-----李甲甲。李甲甲一生多灾多难,可李力子竭尽全力的保护它,并拥有了一个愿望:和甲甲永远在一起!但是这个愿望被嫌弃了。后来李甲甲不幸夭折,李力子决心在罗马许愿池许下其他大人嫌弃的愿望,这时,李力子妈妈发现自己在女儿在心中出局,便改变了自己。最后她告诉了李力子自己小时候的愿望,还带她去了罗马许愿池一起许下其他孩子的一千零一个愿望。

我不禁想着: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自己的愿望吧,这些愿望都是纯真美好的。它们会伴随着大家快乐的成长,可是逐渐长大后,可能就会象李力子的妈妈一样,那些愿望就会象泡泡碎了一样无影无踪,甚至反对自己小孩的愿望。不过美好的愿望却像海绵一样打不破,因为“愿望是我真正想怎么样,不是大人要我怎么样。”

想着李力子妈妈的表现,我不禁问自己:你有愿望么?我开始了思索和回忆。

我幼儿园时候也有一千零一个愿望:我希望我有个哆啦A梦的口袋,想着有个吃不完的零食库,希望自己能有朵能实现愿望的七色花,想着和自己喜欢的人永远在一起。可正如书里所说:“小孩子愿望是最真的,也是很容易忘记的啊!”愿望就像瀑布一样哗哗流来,又像流水一样哗哗流去。想到了什么愿望就希望实现什么愿望,并努力实现。不过总有些愿望忘不掉,一再在努力实现,小孩子的愿望最真最美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之一。但是我上小学了,我也就觉得没什么愿望了,我以前一直为了愿望不停努力实现,现在没有愿望自然就觉得无趣了,知道我的李甲甲----小鱼花花出现时,我突然有了愿望----和它永远一起玩。我开始努力实现它,又有了拥有愿望的快乐的感觉。

“有了愿望,才有希望。”愿望会给人带来快乐,带来方向,不要忘了美好的愿望,要寻找带给你愿望的“李甲甲”,并不断努力实现!

今年暑假,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郁雨君阿姨写的《一千零一个愿望》这本书。我深深地被故事中的平凡人物李力子的思想品质感动了。这本书中没有任何的豪情壮语,有的只是如小溪般涓涓流淌的朴实的爱。

在这本书中,女孩李力子的妈妈是一个非常忙碌的人,整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李力子。李力子非常渴望和妈妈在一起,哪怕和她一起去吃麦当劳都没有机会。李力子只能假装什么事都能自己做好,假装可以一个人骄傲地生活下去。可是我知道她真的好孤单。幸好一只小鸭子李甲甲摇摇摆摆走进了她的生活,神奇地改变了李力子,让她一步步改变成长。后来,失业的妈妈无意间发现女儿早已不接受自己。醒悟的妈妈很后悔忽视了李力子,想找回因为忽视和冷漠而丢失的宝贝女儿。而李力子也奋力背起自己和同学们的一千零一个愿望,要让它们通通都实现。

我的爸爸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到外地打工了,我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家里,我总是调皮捣蛋、自以为是,爷爷奶奶说什么话我都不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还经常和村里的小伙伴打架,因为他们总说我是没人管的野孩子。读了李力子的故事,让我懂得了其实我也是可以改变的。现在的我,会帮助爷爷奶奶做家务,帮他们洗衣服、洗鞋子,给菜地浇水,捉虫,还会炒蛋炒饭给爷爷奶奶吃呢!大家都夸我是个懂事的孩子!

是郁阿姨的这本好书帮助了我成长,是书中李力子的故事改变了我,一本好书的功效是多么大啊!我以后会读更多的好书,长大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眼泪扑簌簌掉下来。我为李力子再也见不到李甲甲而心痛,为它历尽艰辛重新找回妈妈的爱喜极而泣,为她在许愿池前许下的那两个小小的愿望由衷叹息。

据说,很多人内心都会停留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某一刻。那一刻,对我们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在此后的人生中,我们的大部分行为都和他息息相关。故事中的李力子呢?要我说的话,那个头发硬硬,脸盘方方、皮肤黑黑的小姑娘,他的内心本来应该停留在遇见李甲甲之前的那一刻——孤独,绝望,敏感、无助,渴望爱却得不到爱,只能像个小狮子一样把自己武装起来,假装可以骄傲地活下去。然而它会慢慢长大,很可能会变成一个对人冷冰冰、气呼呼,永远没有安全感也永远没有梦想的怪阿姨、怪奶奶。

幸好,一只小鸭子李甲甲摇摇摆摆走进了她的视线,莫名又神奇地改变了她的命运。有善良眼神和嘴巴的李甲甲,会“jie,jie,jie,jie,”叫姐姐的李甲甲,为了食物奋不顾身的李甲甲,窝在掌心毫无防备的李甲甲,害怕皮管子和镜子的李甲甲,它孑然无助,毫无保留地需要着李力子,也拯救着李力子。

我们看到故事中的李力子一步步蜕变,成长,变成了勇敢向前的女王甲,拥有了和世界、和大人抗争的勇气。她甚至背起一千零一个愿望,要让他们通通都实现!发现了吗?她已经悄悄长大了,变得温暖又明亮,哪怕再糟糕的事情都不能把她击到!

故事中的李力子知道了:成长是一个有点苦涩也必定会经过挣扎和蜕变的过程。其实,这一点也并不可怕,只是对大多数小孩来说,这个过程常常因为需要独自承受而显得格外的黑暗和漫长。读了这本书,我想到了自己。爸爸远在外地打工,妈妈在家照顾我们生活还要干农活,她唯一能顾及的就是问问我和弟弟的作业做完了没有,考试考了多少分。至于我心中想什么、有什么开心的事、苦闷的事,她从来都没有关心过,或许妈妈太忙了吧。于是我就把心中想说的、想倾诉的事说给好朋友听,说给我的猫咪听,让她(它)们分享我的内心世界。看更多的书,从书中获取知识,寻找答案,让书陪伴我成长。她(它)们就是我生活中寻找的“李甲甲”吧。

如果让我许个愿: 我希望天下的爸爸妈妈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身体健康,更要多关心他们的心灵世界,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多么需要你们的关爱与呵护!

《一千零一个愿望》的作者是饶雪漫,这本书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分别是细腻,纯情,忧伤,共讲述了21个女孩的成长故事。

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木壳收音机》。文中的女主人公是佳敏,她是一个高三的女中学生,那一天对佳敏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天,也是极其重要的一天。

佳敏的满心欢喜都是为了海天。海天是这座城市里有名的电台主持人,他主持的节目有一个好听的 名字 ——《都市情缘》,佳敏几乎天天听,她喜欢极了海天的声音……这一次终于要见到他,叫佳敏怎能不快活。

在这之前佳敏给海天寄了一封信,给海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让佳敏与他同台唱歌……

第二天佳敏参加了学校的模拟考试,考砸了,逃了晚自习,便来到广播电台的楼下,请海天让她主播一次《都市情缘》……

海天让佳敏考上了一所中文系的大学,后来佳敏坚持复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佳敏考上了北方一所有名的中文系大学。完成了佳敏与海天之间的诺言……

小时候,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愿望,一个发自内心的最纯真的愿望。但是长大后,我们却将这个愿望渐渐地淡忘了,按照大人给我们设定好的路前行。而《一千零一个愿望》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愿望,哪怕是它很难实现。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叫李力子的女孩儿,她学习优异,但性格、外貌都十分像男孩子。她有一个忙碌的母亲和一个至今都杳无音讯的父亲。李力子渴望得到爱,但她得不到。母亲对她的冷漠,让她学会了坚强,她以为自己可以骄傲地活下去。直到有一只会叫李力子“姐姐”的鸭子闯入了她的世界改变了她。于是,李力子将它取名为“李甲甲”。她不顾妈妈的阻止将它留在了家里,最后经过妈妈的认可,李甲甲终于成为了家里的一员。李甲甲一生多灾多难,它没有被镜子和水管吓死;没有被蚊子叮死;没被恶狗咬死;没被美味的蟑螂撑死;却死于了一场小感冒。李甲甲的不幸夭折,让李力子痛苦不堪。失业的妈妈发现自己在女儿心中已经出局,她想挽回这个局面。于是,她和李力子一起肩负着一千零一个愿望前往罗马许愿池将它们通通实现。

这本书中,最令我有感触的一句话是:“爱是能超越物种的,不是吗?”就像李力子对李甲甲一样,李甲甲一旦离开了李力子,好像李力子的心也和它走了一样,李力子永远在担忧着李甲甲:怕它会被妈妈赶走;怕它会被山药外婆做成烤鸭……。这是人与动物之间的爱,也是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爱。这种爱难道不是超越一切的吗?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小孩子的愿望是最纯真的,因为他们的愿望就是要发自内心的,只有发自内心的愿望才是最美的。但是,在忙碌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还记得自己曾经的那个愿望呢?即使记得,他们会不会嘲笑自己小时候幼稚呢?我认为,愿望是不能用价值来衡量的。愿望并不在于能不能把它实现,而在于它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绚丽色彩。我们要记住这个发自内心愿望,保留我们心中的那份纯真。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心愿,而我们也会为了心中升腾起的这种强烈的欲望而努力去实现他。

在《一千零一个愿望》这本书里,我听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愿望:“李甲甲下辈子还要到我家来,还要像世界上其它鸭子一样天生会游泳!”这是主人公李力子的肺腑之言,李甲甲和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开始慢慢地走进故事里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力子把李甲甲这只小鸭子从路边带回了家,却遭遇到了妈妈的强烈反对,经过好几次的谈判,小鸭子终于可以留在家中了。李力子几番思考后,决定给最爱的小鸭子取名为李甲甲。可好景不长,李甲甲却在一次学游泳训练后死去了。鸭子的嘴巴是橙色的,既温暖又明亮,李力子因为爱李甲甲,所以爱上了这样鲜艳的颜色。有一次,李力子和妈妈一起去买羽绒服,他为自己选了一件橙色的,我开始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明白,原来是因为李甲甲的嘴巴是橙色。

李力子梦想去罗马的许愿池,在李甲甲离开这个世界不久,李力子如愿以偿的带上了一千零一枚硬币和一千零一个愿望来到了罗马许愿池,一枚枚小硬币,一个个小愿望就像一只只小小的萤火虫,组成了一座愿望的桥梁。点亮了每个人的心,温暖着冬天的太阳,滋润着一珠珠小草。

人与动物是最好的朋友,是密不可分的。正如李力子和李甲甲一样,你对动物好,动物也会信任你,成为你的知心朋友,和你睡觉、看书。可以说,李甲甲是世界上最幸福的鸭子了,它与李力子在一起,不愁吃,不愁喝,他们在一起的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在辫子姐姐的笔下,成了一本富有真情实感的书。

读了这本书,我不禁喜欢上了这只小鸭子。想要养一只小宠物,我便去问爸爸:“如果我养一只小鸭子,你会同意吗?”“当然不同意!”爸爸一口否决。我似乎明白了李力子妈妈的不同意,感到实在琢磨不清楚大人。

愿望让人觉得自己有了目标,早晚有一天,明媚的太阳把第一缕阳光洒到你的眼前,好像在告诉你:“你的愿望将要实现!”

许多年后,一个垂朽的老人拿着一块硬币,默默许愿:来生,我愿做一只叫李甲甲的鸭子。

——题记

李甲甲,我很羡慕你,准确地说,是羡慕嫉妒恨,因为——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鸭子!

你曾经被两个主人无情地抛弃过,又被她——李力子收养了。她,你的小主人——李力子,一个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假小子。老妈是个工作狂,从未给予她一个母亲应该有的爱。因为你的出现,她无处安放的情感终于有了寄托。从此,你的幸福生活开始了:她为你疯狂,为你哭泣,为你与亲人反目……可是,好景不长,这种幸福就被无情地打破了。那一天,她带你去游泳,本该是一段快乐的时光,可是,谁知道你是只旱鸭子!为了不想看到她失望的表情,你,离开了……

看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因为你的离去,李力子就像一台锈迹斑斑的机器,失去了活力。看到日益消沉的女儿,这个“工作狂”妈妈终于醒悟了,她开始尝试着与李力子交流,用温柔的母爱感化女儿昔日冰冻的内心。不久后,李力子带着同学们和自己的一千零一个愿望飞向了罗马许愿池。

其实我就是现实版的“李力子”。当别人的父母抱着自己的孩子尽情享受三口之家的快乐时,我最爱的父母却毅然离开故乡,外出拼搏。虽然我知道他们有自己的无奈,可是他们带给我的伤痛何止这些,七岁时,我又成了单亲家庭的小孩。父母没有给予我一个孩子应有的爱,留给我的就只是无边的苦海罢了。阳光姐姐说,单亲家庭的小孩是少了一只翅膀的天使。而我,没有翅膀!

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欢聚时刻,除夕的钟声一次又一次敲响,我心中的孤单一次比一次强烈。当别人尽享家庭团聚的欢乐时,我却只能默默地注视着那触手可摸却又遥不可及的星星。满天孤单的星星,你们也同我一样吗?你们懂我吗?

但李力子不同,她有你,你就是她的全部,虽然,你离开了她。但她又收到了妈妈那份迟到了整整一千年的母爱。可对我而言,没有迟到,只有今生与来世。

如果可以,我希望许下第一千零二个愿望,那就是——来生我要变成李甲甲,回到李力子身边。我要霸占你的窝,你的马桶,你的饭盒……我想拥有爱,不奢求永久,只愿一瞬间,我心足矣!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很多好书,但是最喜欢的还是一本叫《一千零一个愿望》的书。

看看它的封面,似乎在大叫:“把我打开,看看我有多好看啊!”于是我打开书,故事就开始了。故事的主人公叫李力子,她是个女孩,可却是一个十足的假小子,一把短短的头发、一张方方正正的国字脸,一副公鸭嗓。李力子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梦中李力子有一位爱她疼她的爸爸,可惜从未见过。李力子的妈妈是一个冷酷的人,是一个对女儿不管不问的工作狂。她认为时间就是金钱,和家人说一会儿话、关心一下别人、给家人做一顿可口的午餐是大大的浪费,浪费时间,浪费金钱。连说话都一缩再缩,最后缩成一个音节――――“嘁!”

渴望得到爱的李力子觉得自己被世界抛弃了,那么,就算她失踪了,也没人会发现,原来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人关心她,冷酷的妈妈也只会用“嘁”来冰冻她。就在这时李甲甲这只可爱的小鸭子摇摇摆摆地走进她的生活,她慢慢变得开心了,敢和妈妈说“不”了,这些都是李甲甲让李力子的改变。

可李甲甲的突然死亡让李力子无法接受,她做什么都心不在焉,似乎没了精神支柱。妈妈看着像丢了魂似的女儿,她深深地愧疚了。于是,她做起了全天候妈妈,李力子又重新快乐了起来。

看完这个故事,我为李力子再也看不到李甲甲而心痛,又为她找回母爱而高兴。

我也是一个女孩,比李力子小一点,我拥有一个完整的家——爱我的爸爸、疼我的妈妈。妈妈是我的营养师,又是我的家庭教师。每天早晨刚起床,妈妈就开始想一日三餐,每天的每顿饭菜都丰盛而美味。在我有难题时,妈妈就会来告诉我,可是妈妈有时不耐心,教一会就不耐烦了。爸爸是我的玩伴、我的朋友,星期天爸爸会带我出去,一起去公园、一起游泳、一起钓鱼……

我想:“现在我们拥有的很平常的东西,可一旦失去,却格外希望拥有”。就像李力子失去了李甲甲一样。

这本书很值得看,你也来看看吧!

118 评论

gavin70606

臧红娜的体重

332 评论

相关问答

  • 李宗伟营养师视频全集在线观看

    这个是林丹VS李宗伟的下载地址中羽在线这里有好多奥运会的比赛。要是没有的话就直接在上面搜你想要的。

    hj黄小兔 6人参与回答 2024-09-08
  • 李宗伟营养师

    本名:蔡宜凌 英文名:Jolin 生肖:猴 生 日:1980年9月15日 星 座:处女座 生 肖:猴 身 高:158公分 籍贯:台湾省台北 学历:辅仁大学英文系

    bluesky588 4人参与回答 2024-09-08
  • 李宗伟营养师简介视频

    李宗伟(1982年10月21日-)是来自马来西亚的羽毛球运动员,华裔,司职单打。从1998年开始代表马来西亚出外参加比赛,在2003年在大马卫星羽球赛赢得首个冠

    80年代之后 3人参与回答 2024-09-07
  • 翰飞教育公共营养师

    在贵阳市合群路景天城5楼,花果园在中央商务区2号楼 可以打电话去问问。

    泡芙小工坊 4人参与回答 2024-09-07
  • 营养师李宗翰

    中国电影女演员,签约

    哈布斯窗帘 5人参与回答 2024-09-08